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1月“每月e题”推出策划“对照《准则》和《条例》找差距、查风险、做改进”。话题受到网友们高度关注,大家对照《准则》确立的高标准和《条例》划出的纪律底线,积极参与留言,结合思想、工作和生活实际,认真查找自己和身边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。同时,为学习贯彻两部党内法规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极建言献策。
找差距,两部党内法规直指现实问题

《报警》(作者:唐瑞祥)
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廉洁问题关系人心向背、关乎党的执政基础,是最大的政治。当前,党的观念淡漠、组织涣散、纪律松弛,党的领导弱化、管党治党不严、责任担当缺失,对党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此。
如果说《准则》讲的是“自律”,《条例》则讲的是“他律”。网友“海盐专卖”说,现实生活中,诱人的东西很多:荣誉、地位、金钱、权力、美色……很多事例都表明,抵御诱惑、守住自我,真正做到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既要靠自律,也要靠他律。
网友“墨色乾坤”指出,在日常生活中,有的党员干部身上的土豪气病根始终不能彻底解决,讲排场,比阔气,贪图奢靡、享乐等“四风”问题一旦上“瘾”就很难戒掉,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员的形象。
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奉守“混日子”哲学,不思进取,得过且过。碰到问题踢皮球,遇见矛盾绕道走,工作能推则推,事情能放就放,丝毫没有担当精神。网友“静水涟漪”发现,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纪律松弛、自律不严、作风不实等问题。
惩治腐败不搞论资排辈,没有先来后到,官不分大小,级不论高低,数不在多少,有贪必反,有腐必惩!网友“砍柴工人”说,近来总听见一些“奇葩”的声音,如“我的这些错误都不算事儿,比我严重的多了去了,应该先查他们”,似乎正风反腐还要搞“先来后到”,先查处严重的,再查处轻微的。
中央政策好,最怕到了基层变了味儿,这恐怕是当下很多老百姓担心最多的问题。网友“岁月如歌小斌”认为,一些基层干部长期形成的自由、散漫问题,不分大小,都亟需整顿。
查风险,追求高标准守住底线才能筑牢心墙

《道路就在你的手中》(作者:网友“寒江雪”)
革命理想高于天。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动摇,就会精神懈怠、意志消沉,淡化党的观念、漠视党的纪律,最终滑向违纪甚至违法。做官其实跟做人一样,只有做人做好了,自觉做到廉洁修身,对自己有约束,才能廉洁用权、廉洁从政。网友“闲亭清影”认为,我们每一名党员和党员干部当引起重视,要懂得举一反三,以典型案例为警示,对照两部党内法规做好检查,立行立改。
纪律是党的生命。无数案例证明,党员“破法”,无不始于“破纪”。党员守住了纪律,就不至于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。小洞不补、大洞尺五,违纪违规如果任其发展,最终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、破坏党的政治规矩,在网友“风和日丽”看来,不可否认,一些地方政治生态被破坏,究其原因,往往是从党员干部不守纪律、破坏规矩开始的。
曾记得,多少贪官忏悔“过不了人情关”,多少腐化美其名曰“拂不过别人的面子”,多少堕落也变得“一发不可收拾”。在网友“惠风和畅”看来,“人情往来”不能成为“官员出轨”的借口。人情没了度,那就只能是“别有用心”!
网友“陈健001”坦然,作为一名基层干部,首先要摒弃“天高皇帝远”的错误想法。有些基层干部认为自己人微言轻,处于基层,只要没有贪腐,好像纪律规矩就和自己没关系,就能置身事外,做旁观者。
要从自身找差距,慎“初”慎“小”,及时的红红脸、出出汗,用理想信念来衡量为人处世,用《准则》《条例》规范自身行为。网友“旋转木马”如是说。
《准则》和《条例》的颁布,让党员干部有了镜子,知道了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。网友“么么么雨”认为,要从根源上杜绝贪污腐败,外在制度的约束必不可少,但也要建立起内心对法规的敬畏和信仰,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建立起预防腐败的心墙!
见行动,把两部党内法规刻印在全体党员心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