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6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、教育界委员,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,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,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精神,以赤诚之心、奉献之心、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。
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出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笔下。这句流传了近一个世纪的名言,记录了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办学故事,也承载着陶行知一生的教学理想。
“教育救国”,是青年陶行知的初心。1914年,陶行知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,在毕业论文《共和精义》中,他写道:“人民贫,非教育莫与富之;人民愚,非教育莫与智之;党见,非教育不除;精忠,非教育不出。”毕业后,陶行知赴美留学,拜于大教育家、大哲学家杜威门下,研究现代教育。三年后,在回国的轮船上,同学们都在畅谈人生目标,陶行知踌躇满志——“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”。
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,他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“教学做合一”三大主张,先后创办晓庄学校、生活教育社、山海工学团、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,开平民教育、乡村教育、女子教育之先河。他还提出著名的“4个100万”的目标,即 “筹措100万元基金,征集100万位同志,创办100万所学校,改造100万个乡村”。
新安小学的创办,就是他普及乡村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。
1929年6月6日,在江苏淮安萧湖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,新安小学正式成立。陶行知躬体力行,先是亲任新安学校的校长,后又派来最信任得意门生汪达之接任。
当时没有一分钱用来办学,新安小学是“无经费、无人员、无校舍”的学校,校舍只能容身在破庙里。陶行知专门为新安的师生题写了一副对联——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鼓舞他们不怕困难,坚持把学校办下去。他不仅在精神上支持,业务上指导,在经济上还给予大力帮助。《生活的书》中陶行知这样写道:“我已下定心。愿为新安小学托钵化缘……”
作为乡村教育的实践基地,新安小学实践着陶行知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的教育理念。学校里,学生不但读书,而且劳动。学校会专门请当地老瓦工教学生砌墙,请菜农教学生种菜。
在办学上,新安小学坚持为劳苦农人和学生服务的宗旨,比如农人子女免费入学,老师经常带学生作社会调查,组织学生当“小先生”,教群众识字,扫除文盲。后来这种“即知即传”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,在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“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”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,千百年来,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。回顾教育事业的历史长河,有无数像“陶行知”这样的名字熠熠闪光。
从“因材施教、有教无类”的孔子,到“尚自然,展个性”“五育并举”的蔡元培,再到如今“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”的张桂梅,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,以赤诚之心、奉献之心、仁爱之心投身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