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 页>宣传教育>理论研究>正文
欲当大事 须是笃实
2021-09-24 23:23   中国纪检监察报   (点击: )

忠诚敦厚,人之根基也。“说老实话、办老实事、做老实人”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做人之本、从政之要。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言:“克勤小物最难。欲当大事,须是笃实。”意思是,能勤勤恳恳地做一些小事最难能可贵。要想担当起大事,必须忠诚老实、脚踏实地。

朱熹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大学问家,在读书治学上,他认为“为学之实,固在践履。苟徒知而不行,诚与不学无异”,强调“致知”与“力行”应该统一,堪称为学“笃实”。在地方为官时,对遭遇的旱灾,他上疏指出“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,而恤民之本,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”,历数号令不出于朝廷而出于一二权臣之手之弊政。在浙东赈灾中,他下访民情,查办贪腐,拨钱施粮,减轻百姓赋税,通过“干老实事”,救民于水火。

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徐珂在《清稗类钞》一书中描绘的“巧官”:德州卢荫溥只做了个仪曹郎的小官,但他在一、二品大员中高谈阔论,唬人骗人,谓“小官大做”;在军机处当值的龚丽,大权在握,却占着位置不干事,谓“热官冷做”;户部员官杨芳灿先是花钱买官,然后靠钻营高升,却与一些名流雅士唱和,谓“俗官雅做”;在仪曹做官的周锡章,悠闲无事,成天忙于应酬,谓“闲官忙做”。这些“巧官”虚伪圆滑、擅长表演,为私利费尽心机,对百姓疾苦却漠不关心,对兴国富民更是束手无策,何谈干实事、担大事?

西汉刘向所著的《说苑·谈丛》有云:“智而用私,不如愚而用公,故曰:‘巧伪不如拙诚’。”做人做事,靠投机取巧、见风使舵、巧言令色,或许能蒙混一时,但迟早会被人识破、遭人唾弃;而老老实实做人、踏踏实实干事、扎扎实实工作,看似“愚”“拙”却能以诚而立,赢得信任,担大事、干成事。

我们党历来提倡说老实话、办老实事、做老实人。毛泽东在谈及儒家“知仁勇”时说,“如果做事不忠实,那‘知’只是言而无信,‘仁’只是假仁,‘勇’只是白勇”。邓小平说:“唯物主义本身就叫‘老老实实’,马列主义、唯物主义的执行人更必须老老实实”“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品质”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大庆油田产生了著名的“三老四严”作风,其中的“三老”即:对待革命事业,要当老实人,说老实话,办老实事。这一口号提出后,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学习的热潮,成为人们干事创业的精神财富。

进入新时代,“说老实话、办老实事、做老实人”作风相沿不辍、内涵更加丰富。对普通群众而言,是品德;对为官从政者而言,则是政德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,正在改革的“深水区”里前行,任务艰、担子重,道阻且跻,容不得言过其实的浮夸,容不得垒大户、堆盆景的形式主义,更容不得欺上瞒下的弄虚作假。民心不可欺,百姓不可愚。唯有把“老实”二字记在心间,真抓实干,坚持在“夯地基”上多下些苦功夫、笨功夫,方能在风浪中立得稳、行得远。

上一条:不惰者 众善之师也
下一条: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规范和正确行使国家监察权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