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纪委副书记罗其阿铁的办公室,有两样东西最为显眼:一个已磨破皮的帮扶包,里面装着贫困群众日新月异的点滴生活记录;一双裹满泥巴的黄胶鞋,见证着脱贫攻坚路上监督执纪不停歇的足迹。
马边是典型的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。作为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的定点帮扶县,乐山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用铁纪护航脱贫攻坚、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,是马边纪检人立下的“军令状”,也是对全县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。
罗其阿铁,这个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,壮硕敦实,拥有黑铁般的脸庞、雷霆般的行动、火一般的情怀,他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彝族同胞心中:“一个时刻为扶贫保驾护航的纪检人。”
“我的名字叫阿铁,是守候铁树开花的铁”
多年来,中央纪委倾力帮扶,为马边发展谋思路、定规划、育人才、筹资金,促成仁沐新高速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,即将结束马边无高速的历史。“输血+造血”,让马边在脱贫攻坚路上大踏步前进。
然而,一些党员干部管不住手脚,想吃一口“唐僧肉”。如何守护好贫困群众的“救命钱”,确保阳光扶贫、廉洁扶贫,成为摆在马边纪检人面前的课题。
阿铁主动请缨,挑起重担。在两个月时间里间,他带领调研组翻山越岭,星月相伴走遍了全县95个贫困村,紧扣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帮扶重点,针对扶贫领域干部作风、项目资金、项目管理问题,提出了“以市委开展的‘护根’行动为抓手,通过网络公开、制度约束、过程监督、问责‘全覆盖’,实现‘精准+廉洁’扶贫”的新模式。
2017年以来,马边“护根”动作频出:建立扶贫资金监管所,出台《精准扶贫工作监督检查办法》等11项制度,县、乡、村监管网络全覆盖;向中央纪委协调帮扶的重点项目派驻“廉政监理组”,“挂图监督”省纪委协调帮扶项目的推进和资金落实情况;建立农村“三资”管理平台和“策马扬边”脱贫攻坚信息化平台,开展村级财务审计;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“微腐败”案件24件24人……中央的扶贫政策在“最后一公里”落地了!一代代贫困群众多年的脱贫梦圆了!大山深处开出了幸福之花。
“我的名字叫阿铁,是坚守铁肩担道义的铁”
2016年末,马边彝族自治县纪委在暗访中发现高卓营乡大河坝村向每户收取100多元彝家新寨“四件套”运输费的问题。熟知扶贫政策的阿铁指出:“彝家新寨‘四件套’运输费由财政专项资金解决,绝不会收取群众一分钱!”县纪委当即决定,由副书记阿铁牵头,抽调11名同志组成专案组,翻山越岭、进村入户展开初核。
很快,高卓营乡党委政府违规收取彝家新寨“四件套”2万元运输费的问题查清了,但是从事多年反腐败工作的直觉告诉阿铁,这只是冰山一角,不能鸣金收兵!接下来3个多月,专案组一心扑在案子上,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。有的同志病痛来袭,咬牙挺过;有的同志几个月大的孩子生病住院,依然坚持在岗……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专案组顺藤摸瓜,挖出了该乡原党政班子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、滥发津补贴、公款旅游等诸多问题,立案查处11人,诫勉谈话5人,批评教育27人,乡党委原书记、原乡长均被移送司法机关。这一案的查处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,群众拍手称快。
“我的名字叫阿铁,是坚持铁面无私的铁”
在马边监督执纪问责,山高路远,工作生活条件差。对纪检人而言,更大的困难是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家族、亲情人情和人际关系对案件查办带来的困扰。
生在马边、长在马边,人情干扰在所难免。2015年,阿铁牵头查办川化集团征地纠纷案,他的两个表哥牵涉其中,舅舅、老表来找他,让他高抬贵手。
彝族有句谚语:“舅舅地位如父母,老表情谊似手足”。两个老表和他一起长大、上学,他读大学还接受过他们的资助。一边是党纪国法,一边是手足亲情,他需要作出选择。
“铁脑壳,你算啥子老表,这点忙都不帮,老子看透你了!”阿铁反复给舅舅、老表讲政策,换来的却是老表甩门而出。最终,两名表哥都受到了纪律处分。事后,很多亲友长时间给他白眼,认为他只顾当黑脸包公,却让家族蒙羞。
“这几年查处的对象中,有我的亲属、多年的同学,还有曾经的同事,我一视同仁、不偏不倚,黑脸包公就是要黑得下脸。”阿铁说,他记不清“得罪”了多少人,顶回过多少说情者。亲戚朋友都说他“黑铁一块,油盐不进”。每次面对亲友要他“少得罪人”的“规劝”,阿铁都说:“吃共产党的饭,不办好共产党的事,是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的。”
“得罪千百人,不负十三亿”,这既是纪检人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豪迈情怀,更是对为党为民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。
“我的名字叫阿铁,是踏破铁鞋也无悔的铁”
“新房子也修了,电视也看上了,柴米油盐钱也不愁了。共产党‘瓦吉瓦’(彝语,意为好得很)、纪委干部‘卡莎莎’(彝语,意为谢谢了)!”说到县纪委帮扶干部,民主乡丰产村贫困户乌鲁乌娘竖起大拇指。
乌鲁乌娘所在的乡,马边彝族自治县纪委对口帮扶大田村、丰产村两个村。阿铁是县纪委副书记,还承担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职责,纪检人的正义感和对贫寒出身的感同身受,驱使他始终为贫困群众的疾苦四处奔走。
丰产村离县城较远,每当暴雨倾盆后的第二天,他就和同志们出现在农户家,核查灾情,合计接下来的生产生活;天冷了,他惦记着给贫困户的棉被要赶紧送去;快开学了,他得抽空去一趟三河口月儿坝村,看看自己资助的两名贫困儿童长多高了,学习怎样了;得知该乡有一女孩被烧伤急需医疗,他又赶紧号召县纪委机关干部为其捐款。
几年下来,大田村、丰产村完成了三房改造、彝家新寨和易地扶贫搬迁等住房建设项目342户,完成了所有村组道路硬化,白竹产业也已经投产。2016年大田村顺利脱贫。
“看着我的彝族同胞们真脱贫、脱真贫,我打心里替他们高兴,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说这些话时,阿铁眼中既湿润又饱含着坚毅……
“我的名字叫阿铁,是满怀铁骨柔肠的铁”
对于阿铁,工作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。办公室、谈话点成了他的常驻地,家反而成了逗留最少的地方。
面对妻儿,他满是愧疚:五年了,家里大情小事全由爱人一手操持,连爱人做胃瘤切除手术他都没能陪上;孩子在外地上学,他因公务缠身一次家长会都没参加过,孩子高考时也未能陪在身边。
面对父母,他满是自责:父亲最后一次给他打电话,“阿铁,抽空回趟家吧,我想看看你”。而阿铁却只能安慰父亲好好养病,等工作不忙了,一定回来陪他。父亲快不行了,他匆匆赶回老家,却没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。母亲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,他不断提醒自己,决不让遗憾重演。但母亲去世前一天,阿铁又是带队工作在办案一线……
“我的名字叫阿铁。我们是‘打铁’的人,也是‘铁打’的人,我们是纪检人。唯有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锤炼铁一般信仰、铁一般信念、铁一般纪律、铁一般担当,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。”冬日的阳光,洒在这个彝族汉子身上,带给人的,依旧是可亲可敬可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