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莆田市,有所谓“九头十八巷”,其中一条叫御史巷,尽管时过境迁,物是人非,但仍有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流连忘返。据史料记载,自唐代以降,莆田任御史官见之于史志者超二百人,堪称“御史之乡”,莆田御史巷也因此得名。
莆田籍御史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,他们大多勇于为生民立命,甘做中流砥柱,忠于职守,胸怀政治抱负,每遇时局危难,多能舍生取义,救时救国,革弊除害,严明执法,匡扶正义,弹劾权奸,为后人绘就清廉高洁、浩然正气的铁面御史形象,令后世敬仰。
自律俭素 两袖清风
廉是官之本,俭是廉之基。俭朴的生活作风是清官廉吏的首要特征。俭朴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养成廉洁的官德,而廉洁的官德有利于官员公正理政。
在莆田城关有一种名优蔬菜特产,当地人叫“西门兜芥蓝菜”,直至今日仍闻名遐迩。其实,这个菜背后与一位退休御史有关。陈茂烈,明弘治九年(1496年)进士,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。虽为官多年,政绩卓著,但两袖清风,一身正气,从不收取不义之财,以致退休回莆田时,家里竟连一个会客的处所都没有。夫妻的卧榻是三只脚的破床,所缺一脚竟是用石块垫充,连一张像样的蚊帐都没有。为贴补家用,陈茂烈到城外梅山附近开荒种菜,贩至西门兜(兜指城门出口处)售卖。其芥蓝菜绿澄澄、幼嫩嫩,扎缚成把,斤两相仿,按把论价,交易简便,颇受顾客青睐,时人称为“西门兜芥蓝菜”。时任兴化太守获悉陈御史售卖蔬菜谋生,颇为感动,派遣两位小卒前往帮忙,但被他婉辞了。太守把其行状上报吏部,请求朝廷每月给米三石,又被他拒绝了。
无独有偶,清康熙年间,有一位莆田人在朝廷举荐“廉能”官中名列第一,他就是曾任工科给事中,再任贵州按察使、佥都御史、广西巡抚的彭鹏。史称“彭青天”的彭鹏,京城人有“彭鹏郭琇,劾人无救”之谓。身居高位的彭鹏无时无刻不警示自己,在给胞弟的书信里说:“普天下争于名利关头,营营恋恋。汝寡兄胸中,绝无此两字。贫者,士之常。清白者,吾家祖训。为儒食贫,为吏清白。咬断菜根,万事作得,耐之而已。”
有“直声震天下”之誉的清代莆田人江春霖,光绪二十年(1894年)中进士,长期担任监察御史。其在京为官期间,母亲、夫人和弟弟全留在深山老家,过着艰苦的田园生活。江春霖生活俭朴,自理炊事,常以笋干佐饭;夫人病逝后,因公事繁忙,只能亲笔撰写挽章以寄哀思。江春霖终身未续弦,有一官员买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打算送给江春霖,被当场愤然斥责轰走。江春霖辞官归故里时,行李萧然,除朝衣外,仅旧衣几件,旧书数筐而已。
奉职循理 造福黎民
在中国古代,历代开明统治者认为“为政之要在于勤,为政之要在于廉”。莆田籍御史大都能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奉职循理、勤于政务、恪守职责、造福黎民的官德。
白金,莆田人,唐代荆州道御史,史称其布德施惠于民,民爱之如父母。当地歌谣曰:“我爱白公治万民,枯株落草见阳春。我爱白公仁百姓,穷谷深山闻善政。赤子何辞祝我公?愿言代代相君王。”
明代人称“良御史”的林正,就职监察御史期间,勤敏干练,巡按江苏苏、松、常、镇四郡时,惩治奸佞,平反冤狱,执法甚严,豪黠之吏闻风敛迹。他曾巡视运河,造桥十二座,并令沿岸州县整治河道,两岸植柳以固堤岸,庇荫行人,便利舟楫,尽力为民办实事。
明景泰年间监察御史林思承,人称“廉退君”。他任冀州知州时,州境有荒田二千顷,岁赋却与常年一样,百姓四处逃亡。林思承率同官奏免其半,减轻岁赋,安定人心。他又增筑堤堰,治理多年未能解决的漳河水患。当时吏部郎中之弟在冀州殴杀平民,林思承验治此案时,有人为其祈求免罪。林思承说:“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,拿人命去讨好别人,是何其丑恶!”于是将其正法。林思承在冀州清廉政声广布,任满时,冀州百姓曾向朝廷请求留任,未能如愿。
执法严明 刚正不阿
在中国古代廉政史上,公正廉明、不畏强权、执法如山的官吏灿若群星。在莆田籍御史中,也有一批执法严明、刚正不阿、为民请命的直臣。
揭露攻击得势的奸臣,就如委身以伺虎,轻则受伤,重则致命。宋徽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傅楫,奸相曾布试图拉拢他,傅楫岿然守正,不徇私情,对曾布颁布的政令有不妥当的地方,均直谏不讳;同一时期任殿中侍御史的陈次升,坚持弹劾奸相章惇、蔡卞、蔡京、曾布,曾一度致四奸先后被罢贬出京。宋孝宗时,余崇龟系权相史弥远荐举的监察御史,他却上章揭露朝臣和士大夫们“叙谱系,结姻亲,称门生,呼恩府”的腐败风气,建议“整肃朝纲”。他坚决反对史弥远屈服金朝,献韩侂胄头颅求和,痛言“函首送敌,辱国甚矣!”
明代的两位莆田籍监察御史同样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到了刚正不阿。林俊是成化、弘治、正德、嘉靖四朝的大臣,历任云南按察副使、南京右佥都御史、工部尚书、刑部尚书等职,与吏部尚书林潮、都御史张敷华、国子监祭酒章懋并称“南都四君子”。史载“数十年来,大臣以礼进退,无瑕隙可议者,林俊一人而已。”林俊弹劾得宠太监崔文宠指使人打死工匠,上疏宪宗:人皆甚厌恶死亡,惟恐不能躲避它。自己并非言官,深知自默可以固位。与权奸抗争,如同蜗牛触山、灯蛾赴火。今大臣、百官始终不敢向陛下进言,所惜的是官,所惧的是死。臣真诚不怕死,惟希望陛下留神听览。林俊不惜一死的斗志,时人称之“直声震动都下”,比之于“凤鸣朝阳”。
晚于林俊的林兰友任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时,不徇私情,一日内三次疏劾时任户部尚书的同乡并同科的薛大丰恶行,轰动朝野,人称“铁面御史”。皇帝赐言“办事认真,操守端方”。
这些莆田籍御史能够清正廉明,直言不讳,不畏恶势力权势的刚直不阿的精神,时至今日尚有可取之处。
家风垂范 诗礼传家
莆田历史上出现众多铁面御史并非偶然,这与家族重视清廉教育不无关系。众多家族都将勉励子弟从小立志修德置于首位,劝诫家族成员潜心读书,清白做人,勿贪勿奢。因此,莆田的士子大都能以廉洁从政、忠于家国为荣,以贪贿搜刮民财、奸佞祸国殃民为耻。
莆田籍第一个御史是郑积,唐贞观六年(632年)登第,曾任殿中侍御史兼右散骑常侍,注重家风传承,严格要求子孙。他曾阻止朝廷兴建离宫别苑,“抗疏以陈其非,高宗乃止。汉阳百姓立碑以纪之。”其子殿中侍御史郑方迕因多次直谏武则天而不被采纳,愤而挂官。监察御史郑朗为郑方迕之子,史称其遇事敢言,不屈不阿,慷慨劲直,以汉汲黯、晋嵇绍自许。良好的家风熏陶造就了郑积祖孙三代御史,被传为佳话。
位于莆田城东木兰溪畔的“玉湖陈氏祖祠”,现存“世笃忠贞”大匾以及“地瘦栽松柏,家贫子读书”“文章魁天下,节义愧当时”等联。数百年来,陈氏家族以殿中侍御史、“南渡名相”陈俊卿和监察御史、参知政事、民族英雄陈文龙等为后代楷模,教育子孙后代秉持家训,认真处事,清廉为官。
明代的陈道潜,建文二年(1400年)中进士,历任礼科给事中、广东道监察御史、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。陈道潜登第后,母亲龚氏对他说:“这是你为官的开始,随时牢记为官的职责,多为朝廷出谋献策,每天都要好好反思:自己胜任了吗?”永乐元年(1403年),陈道潜在仕途上受到挫折。母亲安慰他:“这是磨炼你的毅力。然而,我现在担心的是,听说有些官员因为俸禄不高,无法养活自己,由此而产生贪邪之心,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!”为了防止儿子因手头拮据而走上贪腐之路,她变卖嫁妆,资助千里之外的儿子。同时她谆谆教诲说:“我含辛茹苦地培养你读书,如今,好不容易谋得一官半职,希望你要好自珍重,清廉谨慎,如果手头紧张,我可以再次接济你,千万不要做出触犯法律而让家人、先人蒙羞之事。”陈母的教导,成就了他恪尽职守、清廉为官、忠君事国的一生。
前面提到的林俊,亲自为林氏子孙撰写林氏族范,把它抄写于屏围上,岁时祭祀,亲率族人亲友高声诵读,强记于心。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熏陶下,子孙自然注重节操。莆田“玉湖陈”“九牧林”两个家族人才之多,无愧莆田“陈林半天下”之誉。
莆田籍清廉御史,在史志中比比皆是,他们的清正廉介之风,正是其不畏强权、参劾权邪的底气所在,更是他们立志报国的生动写照。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”的人格情怀,至今依然为人们所景仰和传承。